胡椒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医点就通・全民健康科普行动实践项目
温中止痛、散寒止泻、下气消积、祛痰解毒
胡椒为胡椒科植物胡椒的果实。有白胡椒、黑胡椒两种,采未熟果实,干燥后为黑胡椒;成熟果实经加工擦去外皮,即为白胡椒。原产于东南亚和巴西地区,我国广东、云南、海南、广西、福建等地已有大量栽培。
功效作用
营养价值
胡椒含胡椒碱、挥发油、碳水化合物、少量蛋白质与脂肪,无机盐包括钾、镁、磷、硒、钙、铁、锰、锌等。
胡椒(白)营养成分表(以每100克可食部计)
能量361千卡
蛋白质9.6克
脂肪2.2克
碳水化合物76.9克
膳食纤维2.3克
胆固醇—
维生素A10微克RAE
胡萝卜素60微克
视黄醇—
硫胺素0.09毫克
核黄素0.06毫克
烟酸1.80毫克
维生素C—
维生素E—
钙2毫克
磷172毫克
钾154毫克
钠4.9毫克
镁128毫克
铁9.1毫克
锌1.23毫克
硒7.64微克
铜0.32毫克
锰0.79毫克
性味归经
味辛,性热。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胡椒具有温中止痛、散寒止泻、下气消积、祛痰解毒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胃寒冷痛,反胃呕吐,泄泻冷痢,食欲不振,跌扑肿痛,药食阴毒等症。
胡椒中含有胡椒碱、胡椒脂碱及挥发性芳香油,服用后可增加食欲,与鱼、肉、鳖、蕈诸物同食,可祛腥提味、防食物中毒。
胡椒有抗惊厥、镇静、降血脂、利胆、升压、杀虫作用,对感冒咳逆、寒气攻胃、赤白痢疾、反胃呕吐、小儿消化不良等有食疗助康复之效。
此外,胡椒还可外用,古今应用甚广,如蛇虫咬伤可局部外敷,腹泻冷痛可调膏敷脐,寒战冷淋可煎汤浴洗,噤口痢疾可鼻疗闻嗅。
使用方法
用法用量
作佐料、调味料食用。
使用注意
胡椒不宜过食久食,以免助火伤身。大剂量食用会刺激胃黏膜,引起充血性炎症。
注意事项
适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尤其适合心腹冷痛,痛时喜按喜暖,泄泻冷痢,食欲不振者;适合胃寒反胃,呕吐清水,朝食暮吐,包括慢性胃炎、胃弛缓症、胃内停水者;适合感受风寒或遭受雨水淋湿者。
禁忌人群
凡阴虚火旺之人或实热火盛之病,包括化脓性感染者,皆勿多食,如红斑性狼疮、痈疖疔疮、丹毒流火、糖尿病、干燥综合征、肺结核病、支气管扩张、肝病和癌症患者等;出血性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痔疮出血、鼻出血、咯血、吐血、妇女月经出血过多等勿食;眼耳鼻咽喉疾病患者勿食;孕妇勿食为妥。
相宜搭配
胡椒 + 姜
搭配效果:二者煎汤服用,可温胃止呕,治胃寒疼痛、恶心呕吐。
胡椒 + 白酒
搭配效果:胡椒浸入白酒,内服可温中散寒、理气止痛,外用可散寒活血。
参考资料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本草》编委会.中华本草[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
[2] 周俭.中医营养学[M].1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3] 夏翔,施杞.中国食疗大全[M].2版.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陈锦珊,郭东宇.食物的营养与相宜相克[M].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