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叶型天疱疮是怎么得的

3246次浏览・4年前
问题详情:落叶型天疱疮是怎么得的?

精选回答

党宁宁 主任医师 皮肤科

山东省立医院三甲

落叶型天疱疮是天疱疮的一个类型,其具体病因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认为本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是因患者体内存在的抗桥粒芯糖蛋白-1抗体(抗Dsg1抗体)与落叶型天疱疮抗原(即Dsg1)结合,进而引起细胞间黏附功能丧失、棘层松解和水疱形成。

落叶型天疱疮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多见于中老年人。本病好发于头面及胸背上部,口腔黏膜受累少且轻。皮损常表现为红斑基础上出现水疱,疱壁更薄,容易破裂,严重者皮疹可泛发全身,呈红皮病样,在表浅糜烂面上覆有黄褐色、油腻性结痂和鳞屑,如落叶状。痂下的分泌物被细菌分解可产生臭味。

一旦发生落叶型天疱疮,建议患者及时去正规医院皮肤科就诊,并在专业医生指导下,积极采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采用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方法治疗,以缓解病情,减轻症状,促进皮损消退,避免皮肤感染等不良情况发生。

本内容由专业医师审核・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相关问题